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三十九章

關燈
◎。◎

水鏡:

【當我們想從植物去探尋歷史, 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找到作為研究對象的那些植物。

從哪裏找?考古容易讓人聯想到挖土,植物考古也不例外。

簡單地說,挖出一塊巖土, 通過碳十四檢測等方式測定它的地質年代。

提取巖土中的孢粉, 測定它們分屬哪些不同植物、含量百分比多少等數據, 以此分析當時植物的生長情況。

再以例如喜濕喜幹的哪種植物多、人工種植品種多或是野生品種多等等, 反推那個時代的氣候與人類活動狀態。

也許,有人會想的多一點。

有沒有一個地方,一鏟子下去能挖出好幾個不同朝代的城池土壤樣本, 分析在同一個地方的不同朝代人類生活有何差異。

真的可以有。

中國,被稱之唯一活著的文明古國,歷史底蘊深厚不是一句空話。在提供考古實物證據方面總是能給人帶來驚喜。

民間流傳著一句順口溜, “開封城,城摞城, 地下埋有幾座城”。

聽起來是不是像小說裏摸金校尉的口訣, 一旦破譯就能找到享用不盡的金銀珠寶。

它卻是真實存在的。

通過考古研究發現,歷經風霜的開封有著世界考古史上極為罕見的“城摞城”現象。

顧名思義, 開封城的地下世界像是疊羅漢, 多座不同朝代的城池一層堆疊在另一層之上。

以目前的研究, 最下方是魏國國都大梁, 在地下十二餘米深處。

在它之上,從下往上數, 分別是唐朝汴州城、北宋汴梁城、金朝南京城、明朝開封城, 以及地下三米左右的清朝開封城。

形成如此罕見的城摞城, 其原因與開封城位於黃河邊上密不可分。

當河水淹沒城池攜大量泥沙而來, 長期堆積之後, 某一個朝代的開封城被塵封了。

舊人去了, 新人到來,在被塵封的土層之上又建立了新的城池。王朝更疊,一次又一次的城池興廢循環上演。

造成這種循環的原因,有自然力量,也有人為因素。

自然因素與黃河泛濫相關。

人為因素無外乎是人類主動去引水入城,幾乎都是在戰爭中發生。一方借以黃河之力,企圖脅迫或消滅另一方。

譬如魏國大梁被淹沒,是王賁溝挖河引黃河之水天上來一般地沖擊城門。此戰,秦滅魏。】

水鏡前,嬴政點了點頭。

不錯,這事是他手下的王賁將軍做的。

【有興就有衰,有成就有敗。現存史料中,王賁在始皇二十九後的事跡不詳。

王賁戰打贏了秦滅魏之戰,但他的兒子王離未能力挫項羽。在巨鹿之戰中被俘,後來也無法在史冊上尋找到王離的蹤跡。

秦漢之事成為過眼煙雲,再看開封城。經年之後,宋朝在此定都。東京汴梁,像是一場絢爛至極的夢,是當時全球最富庶的不夜城。

自古以來的宵禁制度,在宋朝發生重大變化,城池的夜不再是黑漆漆一片。

宋朝初年,將從以往朝代一更禁止行人通行的命令,變為未及三鼓不禁止行人通行。隨著時間流逝,漸漸整夜都聽不到宵禁鼓聲。事實上的徹底停止了宵禁。

酒樓夜市,勾欄瓦舍,徹夜燈火通明。

一本《東京夢華錄》,一卷《清明上河圖》,道不盡北宋的繁華迷夢。

如此燈火絢爛的夜景,宋之前未有,宋之後斷絕。直到近代辛亥革命,宵禁制度才被慢慢廢除。

提到宋朝商業繁華,就忍不住吐槽插一句。後來明朝朱元璋發行的大明寶鈔,那都是什麽玩意啊!

準備金都沒有就敢直接發出來,貨幣定價是以嚴酷政策為準,不考慮市場因素影響。

大明寶鈔,這東西不崩誰崩。人不是生來就會搞錢的,但能學吧?宋朝、元朝給明朝提供的經驗不夠多嗎?朱元璋咋就不看看呢!】

水鏡前,朱元璋膝蓋中箭。

他不氣,一點也不氣,連眉頭都不帶動的。

在被咕咕嘲笑之前,四天前已經被兒孫們的試卷答案刺激了一波。

文華殿的那場突擊臨時問答,有五六十人參與。

上呈的答卷中不乏怕馬溜須的言辭,但也有二十多人誠實作答。

對於送分題「父皇/皇爺爺最不擅長什麽」,二十三人把正確答案輕輕松松寫了出來——洪武帝最不懂經商與管錢,以大明寶鈔的發行受難記為例證。

實話最紮心。

朱元璋已經被紮了一輪。

眼下,毫不意外後世會狠狠嘲笑他的寶鈔政策。

水鏡裏沒有吐槽寶鈔。

【不扯遠,以後有空再講歷朝貨幣,這裏說回開封城。

北宋的繁華夢很美。再美的夢,沒有實力守護只能破碎成灰。

靖康之難,北宋被金滅,宋室南遷。

這時,宋朝官員杜充想出一個“絕招”,怎麽擊退金朝軍隊,用黃河啊!以前就有人搞過。他掘開堤壩,讓黃河由泗水奪淮,走南流方向入海,妄圖用湍急河水阻止金兵南下。

決堤了,黃河改道了。

從河南、山東、安徽到江蘇,一時間都被大水漫灌,二十多萬百姓慘死。

金兵呢?沒受影響,繼續攻打城池。諷刺的是杜充造成生靈塗炭,而他最後竟是叛出宋朝,投了金。

這個決堤政策的影響遠遠沒有止步於宋金戰爭。

自此黃河奪淮,南下進入大海。

由於黃河的含沙量極大,南流方向的原河道既窄又淺,它們承受不了含沙量極大的水流,就讓黃河的水流路徑變得飄忽不定,今年拐這裏明年轉另一條河,導致下游區域水患頻頻。

直到七百多年後,清代鹹豐年間才變回了北上,從濟水入海。

翻開史書,人類操控自然之力進行軍事攻擊,戰績有成有敗。

它的影響是深遠的,不僅關於一次戰爭的勝負,更可能影響幾百年間的生態環境與百姓安危。

這些事都被大自然記載下來。

回到植物考古,當我們一鏟子向開封挖下去,能挖出好幾個朝代的土。

此處引用一組數據,圖片1-10,幾張表格,幾張柱狀圖。對開封西郊的巖芯采樣,提取不同沈積巖土的孢粉進行研究。

通俗地說,從巖芯粒度特征與黑炭含量變化,得到九組沈積回旋數據。那是九個不同年代黃河泛濫形成的沈積層。

再看孢粉數量與分類,分析出不同時期各有哪些植物品種變化,它們的耐旱喜水屬性各不相同。

這組數據對應的時期,上可追溯至4ka BP。

K是“千”,a是“年”。大家對這兩個縮寫應該不難理解。BP是BeforePresent,表示距今多少年。

簡單翻譯,「4ka BP」就是距離現在四千年,大約是夏朝建立時期。

細心的觀眾可能會說不對勁,這與平時通常看到的紀年縮寫不一樣。平時,一直說的是公元前BC,或公元後AD。

當我們去博物館參觀,可能就會看到這些不同標簽。

△△BC與口口AD,還有中國的XX朝代OO年,沒點歷史常識換算不來。

這裏做簡單解釋。

所謂BC,是基督誕生之前,即Before Christ的縮寫。

AD是拉丁語Anno Domini,意為“主的誕生年”。

這些紀年方式還是直接告訴你,那件文物是哪一年的。

如果出現了BP,情況就不同,它說的是“距離現在”有多少年。

要怎麽定義“距離現在”的“現在”?

假定一份報告是2023年寫的,另一份是2012年寫的,其“現在”的標準一樣嗎?

必定要有一個標準年份做定位,該選哪一年?又為什麽選那一年呢?】

水鏡前。

嬴政與朱元璋不由揉了揉太陽穴,猛眨了好幾次眼睛。番邦文字像蚯蚓一樣扭著,看得人眼暈。

在咕咕上回講歷法時,已經得知後世以陽歷作為普遍紀年方式,而那玩意是從西邊傳來的。盡管有這個概念了,但是當看到這一串縮寫,極度不適感立刻湧了出來。

憑什麽啊!

為什麽要以基督出生沒有作為坐標定位?!

嬴政:如果番邦人一定要找個人作為定位點,朕可以!

朕很大度,就用朕死的那年幫他們記憶。別搞BCAD四條長相不一樣的蟲字符號,改成“始皇前”與“始皇後”,清晰又好記。

朱元璋:出生晚,難道就占不上便宜了?不行,總得想辦法在世界歷法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
後世認為工業革命是分水嶺,以此為基點,人類歷史發生變化。

那就從這裏入手。自己應該看不到那天了,但大明等得到推動工業革命。就讓“明前”與“明後”為代稱,明朝成為一個新時代的標準點。

不論觀影者怎麽暢想,水鏡都在平穩播放著。

【BP所示的“距今……”,是考古學上的年代標記法,標準年選擇了1950年。

理由有兩個。

其一,碳十四年代測定法是1949年建立的,1950年起被批量運用。

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麽國際考古學大會一致通過以1950年為標記法元年,就是一種紀念日的感覺。

另一個理由,看似與考古無關卻也有關。

碳十四檢測年代,主要是測量碳元素C14與C12的比值,那麽什麽會大規模影響自然界中的碳元素變化?

答,核輻射。1945年,美國成功試爆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。

後來,我們都知道的隔壁的小日子吃了兩顆。五六十年代,全球性的大規模核試驗出現。

受到核輻射影響,碳元素數值波動異常。

1950年被認為考古學上計數標準年,也是在說要排除這樣大規模的幹擾因素。】

隨著這句話落下,只見水鏡裏切上了幾張黑白照片,顯示核爆後的場景。

嬴政與朱元璋當即眼神一凝,不由目瞪口呆。這就是後世的軍事技術嗎!

朱元璋更是心頭猛地一沈,為什麽是美國先搞出了如此可怖武器。

他越發感覺到了危機在逼近。終是懂了為什麽陰陽合歷被陽歷取代,更窺見了潛藏歷法變動在此之下的國家動蕩究竟有慘烈。

肩上更是有萬斤重。

他更加懂了,明朝站在歷史的岔路口,所做出的選擇有多重要。不同的選擇會帶來如何的天壤之別。

水鏡:

【收!咱們返回來看巖土中的植物數據。

這組巖土數據能夠對應到的時期,分別夏朝、商朝、商末周初、戰國末年、明朝的三個年份、清朝與現代。

再看不同的孢粉數據,分別體現出當時的氣候幹濕程度。

其中有一組孢粉數據很顯眼。

木本植物花粉急劇減少。與此同時,藜科等草本植物花粉的迅速增加。它意味著當時氣候的異常幹旱,到了特大旱災的程度。

好,來做配對了。

時間線是一份數據,孢粉數值是另一份,它們能組合成一張表格,看出各個朝代的氣候情況。

問,哪個年代是老倒黴蛋,遭受了特大幹旱?】

水鏡前。

嬴政舒了一口氣。很好,選項裏就沒有大秦。

朱元璋忽然迎面中了三箭。

九選一,大明還占了九個年份裏的三個。難道真是大明會遭遇特大幹旱。不,他不信自己是老倒黴蛋!

作者有話說:

1、《全新世中後期開封西郊黃泛沈積序列的孢粉記錄》,《地理學報》,作者:劉德新,馬建, 谷蕾,陳彥芳

2、有關開封城摞城,參考文章《北宋都城新鄭門遺址與開封”城摞城“》,其中還有不少圖片便於更清楚了解城摞城。葛奇峰·著,刊登《大眾考古》

3、有關Bp/bc/ad的解釋與來歷,參考文章:《文物標簽上的距今xx年和公元xx年》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